“三新”領域女性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為了促進“三新”領域女性全面發展,江蘇省婦聯堅持黨建引領,聯合省委社會工作部,出臺“三新”領域婦聯組織建設全覆蓋行動方案,積極探索不同形態“三新”領域婦聯組織建設新模式,不斷拓展聯系服務婦女群眾的新渠道。專題【“新”力量,“馨”綻放】走近新興領域婦聯組織,解鎖女性發展新密碼,見證新領域中綻放的女性魅力。
在徐州市云龍區
民間藝術協會婦聯活動室里擺放著許多形色各異的香包它們的模樣敦實淳樸一針一線細膩勻稱云龍區民間藝術協會婦聯主席徐州香包非遺傳承人郭貫男介紹道“這些香包大多是由協會招募的困難婦女制作的她們用一雙巧手、一顆慧心
詮釋著自己的價值與熱愛。”
非遺助力就業
從小
郭貫男就在父母的耳濡目染下
學習各種手工藝
孩子上學后
她就利用休班時間重拾愛好
去各地采風
制作出具有徐州特色的繡球和香包
在社區里
郭貫男接觸到一些困難女性
她能看出
她們的內心十分壓抑
就一邊教她們手工
一邊安撫她們
做些力所能及的心理疏導
郭貫男想
如果能將非遺制作技藝傳授給她們
不僅可以創造學習和再就業機會
還能助力非遺傳承發展
2014年
郭貫男牽頭成立云龍區民間藝術協會
2017年,協會成立了婦聯
郭貫男當選主席
在區婦聯的指導下
協會主要面向婦女兒童
特別是智障、殘疾、失業等
特殊困難婦女群體開展服務活動
剛開始,協會只有三十余人
現在已有志愿者、會員、學員等
共兩百余人
此外,協會還凝聚了
十幾名非遺手工藝人
他們在布藝、刺繡、
繩編、剪紙、面塑等
多個民俗藝術領域
開展教學和傳承活動
小香包,金荷包
惠民小區是徐州一個典型的失地集中安置小區一些原先種地的婦女沒有工作技能就業尤為艱難2017年7月協會婦聯開始實施“愛織夢”社會工作介入村改居失地失業女性就業創業支持服務項目開展多項非遺手工藝培訓采取面對面、手把手的教學方法所有工具材料免費提供并承諾做到包學包會包就業當培訓開展到第四次時已經有學員跟做香包訂單的加工了
當年12月12日
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徐州馬莊村
購買了一只“真棒”香包
在徐州掀起了一股香包熱潮
一時間香包供不應求
“當時,總書記同款真棒香包加工費
達4元一只
有個學員一天就能做出60只
每天能拿到兩百多元
項目直接受益婦女百余人
她們回到家中
還會發動家人一起制作香包
老公負責畫布、剪布、裁棉花
婆婆和孩子幫著組裝。”
郭貫男表示,最多的時候
全市一天的香包訂單數量有19萬只
其中惠民小區承擔了八成的產量
有的家庭月收入達到兩三萬元
小組長的收入能有6萬元
一只只小香包
成了婦女們致富的“金荷包”
在協會婦聯中
郭貫男還是“知心大姐”
有位學員離異后和兒子一起生活
沒多久,孩子的意外去世
又給了她沉重一擊
看著老大姐整天郁郁寡歡
郭貫男一邊帶著她學習手工
一邊和協會的姐妹開導她
幫她轉移注意力
在姐妹們的陪伴和幫助下
老大姐的手工技術飛快提高
如今,她在郭貫男的一家工作室
負責管理和銷售
事業上越來越紅火
也逐漸走出了失獨陰影
指尖技藝,幸福生活
如今,民間藝術協會已經形成
“教學培訓-原材料提供
監管制作-銷售”完整服務鏈
通過廣泛吸收困難家庭女性進行授課
讓她們掌握一技之長
然后團隊負責統一采購
分派任務、組織學員制作
最后在驗收后統一銷售
“學會一門手藝或許能脫貧致富
但我還希望她們能
進一步成長為更專業、更自信
更具魅力的新時代新女性。”
協會每年定期邀請律師
為姐妹們講解創業中
需要注意的法律要點
邀請心理咨詢師、家庭教育指導師
幫助有需要的婦女
梳理婆媳關系、夫妻關系、親子關系
目前,協會已有六人被評為
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七人取得助理鄉村振興技藝師資格
七人考得中國結等級證書
不少學員創業成功
有的在景區開了門店
有的拿到大訂單時
找協會“學妹”們一起制作
還有的已經能夠帶動就業了
郭貫男希望
姐妹們滿懷對生活的熱愛
不斷將指尖技藝轉化為幸福生活